一般来讲,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上,能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,资历大多是比较高的,需要达到正、副兵团级的高级将领。
对于一名指挥作战的将军来讲,能够指挥的兵马越多,更容易展现出军事素养。开国将帅中,能够指挥百万大军的人不多,十大元帅中,我们知道四野的林总巅峰时期指挥过百万大军,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也指挥过百万志愿军。
十大将中,没有一人有指挥百万大军作战的经验,我们熟悉的粟裕大将,他虽然也擅长大兵团指挥作战,但遗憾的是,三野兵力最高峰的时候也是不足百万的,因此,粟裕大将没有指挥百万大军的经历。
在开国上将中,却有一人指挥过百万大军,他曾是四野名将,林总身边的得力部将邓华。论资历,邓华不如十大元帅和十大将,他在哪个时期指挥过百万大军呢?四野名将邓华
1927年,邓华加入了共产党,次年参加了著名的湘南起义,跟随朱老总、陈毅上了井冈山,受到毛主席的热烈欢迎。
展开剩余78%经历了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的洗礼,邓华凭借出色的发挥,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。抗战胜利后,邓华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,随后任辽吉军区司令员。在此期间,邓华带领全军,联系群众,剿灭了当地的土匪,建立了人民政权。
1947年6月,邓华率领辽吉纵队(后改为七纵),协同友军一纵队进攻四平,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指挥所部浴血奋战十几个昼夜,歼敌4000余人,俘虏了敌将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信。九个月后,四平城内的敌军数量大减,邓华再次率领第七纵队猛攻四平,全歼守敌,解放了四平城。
到了1947年8月,蒋介石为了挽回东北战场不利的局面,派遣陈诚指挥东北的国军作战。邓华奉命率部进入辽西,破坏东北的铁路和阻断敌新六军北返。邓华指挥大军连下辽西五城,连战连捷,歼灭敌军三个师,一举改变了辽西的战局。事后,由于邓华的出色表现,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给予通电嘉奖。
在解放锦州的战役中,林总原本计划以7个纵队的兵力阻击敌人的援军,以4个纵队的兵力负责攻打锦州。邓华当时是负责指挥城南进攻的两个纵队,他大胆建议,认为此次作战,能否尽快解放锦州是关键,应该部署6个纵队的兵力打锦州。
邓华将自己的想法上报东野总部,林总觉得有道理,采纳了他的意见。解放锦州的战役打响后,我军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,就解放了锦州城,全歼范汉杰守军十万余人,取得了一场大胜。在随后的解放天津、海南岛等战役中,邓华所部一直担任主力的角色,他是林总麾下的一员猛将。抗美援朝展雄才
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领导班子构成,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,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。
邓华指挥过百万大军的经历,与彭德怀一样,都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。五次战役结束后,彭德怀回国主持了军委日常工作,邓华接替了他的职务,成为志愿军的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。
此时,入朝的志愿军战士不下于百万之众,邓华成为志愿军在朝鲜的最高指挥官了,他的压力和担子越来越重。
敌我相持阶段,邓华敏锐察觉出敌人可能会发动重点进攻,提前做好了准备,提出了全线战术反击的方针。持续了两个阶段的战斗,邓华指挥志愿军战士歼敌2.7万余人,毛主席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:此种作战方法,继续实行下去,必能制敌死命,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。
敌人不甘失败,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金城攻势,邓华沉着冷静,相继指挥了金城反击战、上甘岭战役,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,迫使敌人继续回到谈判桌上,为最后签订《停战协定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
从朝鲜回国后,邓华担任过大军区司令员等职务,获得组织重用。可惜的是,在庐山会议上,邓华支持彭总的言论,被解除了军职,来到四川省当一个主管农业的副省长,导致他离开心爱的军队十多年,无法活跃在全国人民的视线中。
1977年,全国形势好转后,邓华得以重返军队,他努力学习军事科学,跟上时代步伐,深入边防、海防做调查研究,在军事大会上提出了“国防现代化,首先是军事装备现代化”这一观点,颇有远见。1980年7月,老将军邓华在上海病逝,享年70岁,一代名将就此落幕。结语
邓华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,他是我军中擅长指挥作战的高级将领,有指挥百万大军作战的经历,这一点是所有开国上将中无法比拟的。
战火的洗礼下,铸就了邓华的高超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,使他成为一名军政全能,敢说实话,胸怀全局的名将,向邓华将军致敬!
发布于:天津市